1. 首页 > 最新游戏攻略

不玩游戏姿势都匮乏了 不玩游戏姿势都有哪些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7-25
摘要:一、如果一个人不上班,天天玩是不是就和社会脱节了不一定,如果你是在家玩玩游戏,长时间孤零零一个人,会对外界产生了一种抵触的心理,肯定会和社会脱节。如果你是那种善于社交的,,不玩游戏姿势都匮乏了 不玩游戏姿势都有哪些

 

一、如果壹个人不上班,天天玩是不是就和社会脱节了

不一定,如果你是在家玩玩游戏,长时刻孤零零壹个人,会对外界产生了一种抵触的心理,肯定会和社会脱节。

如果你是那种善于社交的,常常和兄弟出来约的,一直探讨吸收各种信息的,那这种就不是和社会脱节。

既然题主提出了这个难题,说明你想改变现状,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妨趁现在空闲多出去散散心,多交交兄弟。

二、有啥子好办法说服孩子不玩游戏

这个难题已经困扰了许多家长特别长的时刻了,特别是现在这个手机游戏成为市场主流游戏的年代,家长玩游戏的都特别多,孩子看到了那肯定更加眼红,便携的手机,随处可见的游戏玩家。

对于这个难题,我认为该玩,然而到底该如何玩,玩啥子游戏这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就像白纸,你教啥子物品他就学啥子物品,越小的孩子越管用,很多物品都是耳濡目染的,家长要成为榜样,有很多孩子爸妈完全不沾游戏,职业之余的兴趣爱慕是看书或者玩玩音乐或者运动的,孩子就会跟着父母去做,很常见。而父母玩游戏的,孩子跟着玩也再正常不过了,玩游戏说白了就一个用来放松的兴趣爱慕,如果家长喜爱玩,而游戏又对孩子有特别大的诱惑力,就更要为孩子树立壹个正确的游戏观。

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了解何故要玩游戏,为了放松,而啥子时候才需要放松,当你保质保量完成职业和进修的情况之下,才需要放松,而且树立壹个意识,啥子是自己的本职职业,小编认为是一个孩子,健壮成长和认真进修才是根本,玩游戏只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法。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其实是特别困难的,这也导致很多人会实行一些强制手段,这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务,需要时刻的积累和孩子的配合,这其实也关乎到,孩子整个成长的经过,就是他是否真的听家长的话,不是生出来就会听的,家庭教学真的很重要。

还有就是玩啥子游戏,或者说要让孩子明白这个游戏大概是个啥子物品,这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家长就是图个消磨时刻,根本不了解,啥子游戏好,啥子游戏可以称之为艺术,那就让孩子明白,这游戏就是用来消磨时刻的。而有一定游戏阅历的玩家,就要让孩子了解,啥子游戏是杰出的,能带给人提高的,啥子游戏是快餐的,只是图个乐的。既然说了该玩,树立壹个正确的意识真的很重要。

移动互联网的进步,给大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网络游戏也在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甚至许多孩子沉溺于大家都姿势孩子玩年度手游的危害,影响视力,也影响孩子的发育和安全。父母们对孩子玩年度手游特别恼火,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不玩网络游戏呢?

首先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自己平时不玩手机,对孩子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如果自己手机不离手,就不能标准孩子不玩手机;父母要和孩子约定好每天玩游戏的时刻,比如每天玩半个小时,到时刻就不能玩,如果一点不让玩,也是不现实;父母平时要给孩子灌输游戏的危害,让孩子在潜觉悟里觉悟到游戏不好的意识,等孩子长大了天然就不会玩游戏了。

孩子玩游戏,这个难题不能一刀切,如果没有影响到正常的进修生活,我个人倒是支持让孩子玩一玩。

如果孩子沉迷于游戏,则需要引导孩子少玩或者不玩。

01

万事皆有因,孩子玩游戏是啥子时候开始的,谁带他玩的,如果是父母自己也在玩,就应该自己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慢慢减少玩游戏的频率。

如果孩子是跟着同学一起玩的,则可适当减少孩子出去的时刻。

02

不同年龄的孩子,教学方法也不同。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父母可以增加其他娱乐活动主题,比如看电影,逛公园,郊游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小学阶段的孩子,父母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了解玩游戏的弊大于利。如果孩子能在正常完成课业的情况下,奖励玩一小会游戏,也不是不可以。

初高中生的话,父母则需要把握好引导教学的方法,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对叛逆,父母不能硬着来,强制性的限制孩子不能玩游戏,不见得是个好办法。父母可以找一些相关案例给孩子看一下,告知孩子沉迷于游戏的弊端。如果孩子玩游戏已经影响到正常的进修生活,父母可寻求学校老师和心理医生的帮助,不要讳疾忌医,最后得不偿失。

03

父母陪伴少了,孩子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会有靠玩游戏打发时刻。因此不管多大的孩子,父母都应该增加亲子时刻,多关心孩子,多陪伴孩子,如果父母自己有玩游戏,则需要以身作则,不要只许州官放火。

希望对你有帮助,我是@岚泪轩儿,育儿路上大家一起同行。

人一生要面对数不清的诱惑,游戏只是其中一种。纵使他对游戏失去兴趣,他日也必将沉迷于新的诱惑。你应该引导他学会克服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做壹个坚毅的人。如果你要问我如何克服种种诱惑,我就先不打字了,有点太多了字少说不清

不论是一般游戏还是电子游戏,首先说这个难题的诉求本身是有一些难题的。说服孩子不玩游戏,就像说服壹个人不吃饭一样,那也许吗?

也许很多人不领会,玩游戏能跟吃饭比吗?是的,对孩子来说,游戏有时候比饭还重要。对于大家成年人来说也是,吃喝拉撒第一,游戏第二。游戏里包含着认识新事物、手脑新技能、自我展示、友情交往、愉悦身心等各种功能。

因此可以限制孩子少玩,但说服孩子不玩,恐怕这个目标太纯净,一般都无法做到。下面大家说怎样说服孩子限制玩游戏。

闯红灯不好,但光靠交警说服,恐怕没用吧。对了,要有约束,要有措施。大家既然了解孩子需要玩,而进修课业又不允许无限制的玩,那么就要制定壹个合适的时刻段,比如半个小时,这个规定不许超,如果不遵守,如何罚;如果遵守好,如何奖,都要协商制定好,按制度办事就可以了。

简单吧,说简单就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决定因素看父母有没有恒心来坚持这个守则了,加油吧。

有啥子好办法说服孩子不玩游戏?

我想要问的是:

何故要说服孩子不玩游戏?

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主题。游戏就是玩耍。是高兴有趣的活动主题。游戏也是人类的天性其中一个。比如一些运动,比如下棋,比如打牌,比如打麻将,甚至猜谜捉迷藏……人类花样百出欲罢不能乐此不疲。

游戏让人沉醉让人入迷使人欢乐让人灵魂愉悦,甚至可以消除疲劳。游戏具有无穷魔力,甚至在游戏中人类极具创新力!

做游戏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我想,无论兄弟们这里所说的游戏是专指电子游戏吧。

电子游戏也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方法其中一个。它也和互联网融入全球一样会逐步融入大众的生活。

游戏不仅可以愉悦灵魂,还能增强想象力,丰盛情感尝试,结交游戏伙伴。孩子在游戏里那么投入那么放松那么愉快,这也许可以作为孩子进修一天的一种福利。

如果孩子用于游戏的时刻不长,或者孩子喜爱游戏但进修成绩优良,家长就应该默许。

如果孩子花在电子游戏上的时刻太长,影响了正常的进修和生活,家长应该同孩子沟通,共同制定进修规划,制定逐步减少游戏时刻的规划,鼓励孩子在进修和运动上多花时刻,并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运动甚至一起玩游戏。

随着社会的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容易满足,灵魂需求越来越强烈,说不定大家以后的生活方法越来越趋给于游戏,当然不仅仅是电子游戏。

若想要孩子不玩游戏,父母首先得放下手机,抽空多陪陪孩子,和孩子玩亲子游戏,有句话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言行举止深刻的影响着孩子的生活和性格的养成,和谐的家庭气氛和良好的家风潜移默化的注入了孩子的行为举止中,如果发现孩子玩游戏,你可以从下面内容几点入手:

1、不要一味指责,多跟孩子沟通,发现他真正的兴趣点

2、在方式上,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爱慕。

当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差点兴趣和成就感时,就只能在游戏中寻找。你可以带孩子逛博物馆,激发他进修的兴趣,适当奖励孩子,让它他觉得游戏之外还有更加美妙的事务!

我相信提问的这个难题目前也是让好多家长束手无策,要说服孩子不玩游戏,我个人的提议如下:

家长要说服自己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面对越小的孩子就越要注意,由于你一直拿着手机不放,孩子就会好奇,因此会抢着玩,有样学样,慢慢的就会被吸引过去,真的玩上瘾。

面对已经上瘾玩游戏的孩子,家长还是要做好榜样放下手机,放下电子产品,和孩子好好谈谈,和孩子一起规划好以后不玩手机的日子可以玩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主题,让孩子体会到原来除了手机,身边还有好多事物值得去寻觅。

希望兄弟们如愿说服孩子不玩游戏,也愿家长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

好玩是人的天性,大人小孩都一样,游戏是孩子的趣味,把孩子的趣味视作敌人的家长,早晚有一天孩子会视家长为敌,由于你在剥夺他生而为人追求趣味的天性。

家长视孩子的游戏为敌,是出于对游戏的恐惧,不曾想无形中导致了对游戏吸引力的负强化,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寻觅欲和好奇心,想不明白这一点,家长将陷入无休无止的烦恼里。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想改变其对人或事的热诚和兴趣,无非有两个办法。

壹个是放任,喜新厌旧是人的顽固天性其中一个,时刻长了,新鲜感和刺激感渐渐减弱,新的兴趣点代替了旧的,过去的威胁天然就解除了,这个方式的最大缺点就是耗时,而且新的兴趣点也许还是游戏,难题又回到了原点。

第二个是分散注意力,像关心孩子进修一样关心孩子的游戏进程,和孩子尽情讨论有关游戏的一切,拉近和孩子的距离,①近到孩子觉得父母比游戏更懂自己,②近到孩子感觉继续谈论这个游戏话题索然无味,③近到孩子想和父母讨论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④近到孩子想通过实现现实价格活在真正的全球里,⑤近到孩子想从真正全球获取成就感让父母为自己骄傲。

支持壹个人给上生长的力量不是恐惧,而是勇壮;不是恐惧堕落,而是给往美妙。时代变迁,当信息丰富取代了信息匮乏,父母止步于壹个称呼,面对孩子的难题,只能做个神经高度紧绷的消防员;想助力孩子给上生长,家长得进修些引领孩子给上生长的新姿势,成为照亮孩子生活的一道光。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孩子们的娱乐比起大家当年多了不少,天然而然家庭教学里也会出现一些难题,比如最让家长为之头疼的——打游戏。打游戏到底怎么样?如何说服孩子不要玩游戏?这是大家今天要探讨的两个难题。

其实游戏分为很多种,载体也不同,国内最多的游戏一般都是在手机上,本来手机就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手机加游戏双重诱惑下,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回绝,更何况是自制力本来就差的孩子呢?讲到这,不了解你有没有听说过,住宿制的学校学生翻墙出去网吧上网通宵打游戏,这些新闻不少见吧,因此很多的家长谈游戏色变。

然而说真的,打游戏到底怎么样呢?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沉迷游戏,影响学业,这是万万不行的。那些逃学去网吧的,那些欺骗父母,拿着补习课的钱去上网的,都是这种类型的学生。他们这么玩游戏,就是断送自己的前程,只是为了一时的高兴。

但退一万步说,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地玩游戏是可以的,家长大可不必,谈“游戏”色变。适量地玩游戏可以让孩子放松自己心情,甚至好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想象力,创新力还有逻辑思考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孩子的进修也是有帮助的,团队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和别人的的沟通能力,甚至领导力。我觉得打游戏怎么样,在于孩子如何打,还有家长是否有监管。

讲完了打游戏怎么样,下面来讲讲父母如何监管孩子不要玩游戏呢?

比起完全禁止玩游戏,我更加提议规划出壹个时刻段专门玩游戏或者将玩游戏做成一种奖励,这不乏是一种曲线救国,控制孩子少玩游戏的方式。由于如果你完全禁止,对于孩子来说,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比如让孩子叛逆,不如将他喜爱做的事务变成一种奖励,完成作业或者考高分后,可以玩多长时间游戏。

三、我在历史方面的姿势极度匮乏,怎样进步呢

可以看看,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战国策》;

《资治通鉴》。

尤其是《史记》、《三国志》值得一看!!!

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生阅读书目

郭双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全国高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编者按:经过反复讨论修改,由教学部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生阅读书目》,在该委员会2002年年会上已获取通过,并正式给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历史系主任联席会议主推。现将书目公开于此,希望通过此项职业,正确引导学生的读书活动主题,进一步推动历史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进步教学质量。

说明

开列本书目的目的是为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壹个读书的门径,以便通过阅读巩固其基础姿势,扩大其视野,培养其创造能力。在开列时力求具有体系性、基础性、前沿性和可操作性。对入选书目,首先思考历史本身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尽也许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对教材和工具书,除极个别情况外,守则上不予主推。对一些权威性的大部头著作,如范文澜、蔡美彪主编的《中国通史》、郭沫若、林甘泉主编的《中国史稿》、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想法通史》、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李新等主编的《中华民国史》,及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剑桥全球史”系列,因卷帙过大,暂不主推。对中外文史料,因卷帙繁多,数量极大,本书目除主推翦伯赞、郑天挺主编的《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外,其他不再主推,各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在教师指导下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本书目对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只具有指导意义,各校教师完全可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特征予以增删。本书目是在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开列的《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基本阅读书目》的基础上,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部分教师共同完成的。

1.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八册),中华书局1960年代至1980年代出版或多次重印。

2.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3.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4.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1卷),中华书局1992年。

5.徐旭生:《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科学出版社1961年。

6.刘起釪:《古史续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7.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8.谢维扬:《中国早期民族》,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9.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

10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1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

12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14韩儒林:《元朝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孟森:《明清史讲义》(上下),中华书局1981年。

16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

17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

18[美]余英时:《戴震和章学诚》,三联书店2000年。

**********************************************************************

19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

20胡绳:《帝国主义和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1978年。

21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2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5年。

23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四卷),中华书局1991年。

24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放开》,人民出版社1988年。

25戚其章:《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人民出版社2001年。

26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

27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

28来新夏:《北洋军阀史》(上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29彭明:《五四运动史》(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

30黄修荣:《国民革命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

31军事科学院:《抗日战争史》(三卷),解放军出版社1981--1984年。

32钱实甫:《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制度》(上下),中华书局1984年。

33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进步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5、1933年。

34.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1997年。

35.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

36. [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和中国》,商务印书馆1988年。

37.[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陶骅等译:《中国的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38.[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1989年。

**********************************************************************

39. [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

40.[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谢德凤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

4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上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42[英]吉本著,黄宜思、黄雨石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

43[法]布罗代尔著,唐家龙、曾培耿译:《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全球》(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

44[美]汤普逊著,徐家玲等译:《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

45刘家和:《古代中国和全球》,武汉出版社1995年。

46马克垚:《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47[比]皮雷纳著,陈国毝译:《中世纪的城市》,商务印书馆1985年。

48[美]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东方学》,三联书店1998年。

49[美]萨拜因著,刘山译:《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

50[瑞士]布克哈特著,何新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79年。

51. [德]韦伯著,于晓、陈维纲译:《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灵魂》,三联书店1987年。

**********************************************************************

52.[美]帕尔默、科尔顿著,孙福生等译:《近现代全球史》(三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

53.[美]沃勒斯坦著,尤来寅等译:《现代全球体系》(三卷),高等教学出版社1998-2000年。

54.[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赵丰等译:《全球文明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9年。

55. [法]米歇尔•博德,吴艾美等译:《资本主义史1500-1980》,东方出版社1986年。

56.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57.[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和全球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

58.李植枬主编:《宏观全球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59. [美]莫里森、康马杰、洛伊希滕堡等著,南开大学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译:《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上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

60. [日]远山茂树等著,邹有恒译:《日本近现代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

61.[东德]维纳•洛赫著,北京大学全球近现代史教研室译:《德国史》(三卷),三联书店1976年。

62.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63.[英]温斯顿•丘吉尔著,薛力敏、林林译:《英语民族史略》,新华出版社1985年。

64.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

65.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

**********************************************************************

66.黎澍、蒋大椿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8年。

67.[德]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海书店1999年版

68.[德]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学说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

69.[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上下),商务印书馆1962年。

70. [英]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的意识》,商务印书馆1997年。

71.[英]汤因比著,曹未风译:《历史研究》(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72.[法]勒高夫等著主编,姚蒙编译:《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73.[美]罗宾逊著,齐思和等译:《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89年。

74.〔法〕马克•布洛赫著、张和声、程郁译:《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75.[英]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动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76.刘知几著,张振佩笺注:《史通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77.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上下),中华书局1985年。

78.赵翼:《廿二史札记》,中国书店1987年。

79.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80.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

81.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学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82.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和社会-史学卷》(上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

83.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年。

84.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85.蒋元卿:《校雠学史》,黄山书社1985年重印本。

86.陈垣:《史讳举例》,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

*********************************************************************

87.中国科学院:《中国历史天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4年。

88.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

*********************************************************************

89.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

90.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