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最新游戏攻略

猜数游戏一年级上册姿势点 猜数游戏一年级数学前置性作业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7-25
摘要:一、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猜数游戏》教学反思【#教案#导语】《猜数游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猜数游戏一年级上册姿势点 猜数游戏一年级数学前置性作业

 

一、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教案#导语】《猜数游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进修目标是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主题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意义,寻觅并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式。考网准备了下面内容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这节课我主要利用了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进修得数是6,7的加减法,学生在一种活泼、放开的气氛中轻松地进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兴趣是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对所要进修的姿势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够产生进修的动力。

在课一开始,我模仿聪明老人创设情境引入游戏,学生都觉得特别有趣,气氛等于热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来,进行下面的游戏。又在最后的“练一练”的第三题中,我用了壹个比喻,把计算题比喻成敌人,把铅笔比喻成武器,通过一些生动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这样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还体会到不仅要让学生产生进修兴趣,还要设法保持住他们的进修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进修潜能,这样才能使每壹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取不同程度的进步。在教学经过中,学生也说出了不少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答案,发挥出了他们丰盛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够给予合理的解释,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也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这一点也充分地说明了民族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旧的灌输式的死板的教学理念是对学生的一种制约和束缚,如今的学生想像力丰盛,思考敏捷,看难题总有自己的特殊的视角,如果大家一味地追求统一的答案,那只会把学生丰盛的想像力扼杀掉。本课时的题目就有两道题都是放开性的,答案不,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说明,就应肯定而且鼓励学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放手给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思考的舞台。

任何事务都不是最佳的,一节课也总有它的不足之处,对于这节课的内容相对多,有游戏、有故事、有习题,因此在处理各部分时刻的难题上就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时刻应该再长一些,而有的就应该短一些,因此在处理课堂用时方面还要多花心思,仔细斟酌。这节课还是相对成功的。

篇二

《猜数游戏》这一课是在学生领会加减法的意义和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修的。在教学中,我先告知学生我一共有几颗弹珠,左手有多少,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多少,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进修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课中,我发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10以内的口算能脱口而出,有少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每道题都要掰着手指才能算出来;但大多数人思考活跃,进修数学的兴趣较浓;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干扰,然而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等年龄特征,创设学生喜爱的“猜数游戏”这一活动主题,使数学游戏贯彻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主题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进修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和到活动主题之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在猜数的经过中,不知不觉地领会、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不足:由于课前设计的活动主题有些零乱,没把握好时刻,以至于教材中的练习没能一一和学生一起化解。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能光背教材,我要多背背学生才行。

篇三

1.小学生进修数学一个思索的经过。

“思索”是学生进修数学认知经过的本质特征,是数学进修的本质特征。没有思索就没有真正的数学进修。有效的进修就是激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寻觅和合作探讨。本课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思索贯穿教学的全经过,将操作和思索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探讨中思索,在思索中寻觅,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索的空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寻觅创造”“巩固深化”还是“联系实际”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探讨。这样的探讨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索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索的习性和自主寻觅的能力,也大大进步了合作进修的效率。

2.注重学生数学进修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难题、提出难题和化解难题。

3.强调数学进修的操作性、寻觅性。

教学中配置了许多创新有趣的操作活动主题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尝试和特点进步,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放开性,强调学生数学进修的经过。在整个教学经过中,教师和学生同享彼此的见解,探讨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进步。凡是学生能独立思索、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多思索、多动手、多操作,自主寻觅、合作进修。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式多样,学生参和程度高,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考,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4.评价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活光彩。

教师绝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和激励,教师的一颗慈爱使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魔力。整节课收放自如,学生和谐进步。师生人物分明,关系亲切融洽。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壹个又壹个的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难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索,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进修活动主题中,用心发现、用心思索、诚恳探讨,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

二、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姿势点归纳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进修任何一门学科,勤勉是最好的进修方式,没有其中一个。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一年级数学的姿势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姿势点拓展资料

辅导一年级数学进修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资料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姿势点拓展资料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相对大致: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多少。

5、数的组成:壹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式: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索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几许,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式: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辅导一年级数学进修方法

1、重视进修习性的培养

孩子刚上一年级,有许多事务得慢慢学会自己处理,比如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上课用的学具,(家长要为孩子准备的文具:笔、尺、练习本、橡皮)孩子忘带数学书、忘带文具盒在开始都是难免的。有时还真得浪费各位家长花点时刻送一下,但小编认为是一个好家长,是不会让这样的事反复出现的。他们会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起孩子细心认真准备全进修用品的习性。

有的孩子生性大大咧咧,不是忘带就是忘带那样,于是离家前,母亲就反复叮嘱,别忘带作业本,别忘带钥匙……而孩子也许一面不耐烦的答应着一面又把该带的物品丢在了家中,一位有心的母亲是这样做的,她在孩子的书包上贴了张醒目的纸条:查一查,你的物品带全了吗?要是都全了,就和母亲说声拜拜。此方式未必大家都实用,但几许可给大家一些启示。

作业格式训练也是进修习性培养的一方面。要利用数学练习本让学生练习写数和写算式。

进修习性的另一方面就是作业的按时完成,一年级书面作业较少,但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主题作业和读一读,说一说,算一算的口头作业还是有的。要注意提醒孩子认真完成好。特别在开学的开始两个月,大家家长每天抽些时刻听孩子说一说,看孩子做做操作操作。以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性。

2、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特别重要的基础姿势,孩子必须学好,并能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标准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指直接填得数),正确率达90—95%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因此还需要各位家长做有心之人,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计算的练习方法多样,可以制作卡片,供孩子独立练习,也可在做家务、和孩子上街等时刻来个对口令。或者可以采用书中的形式:你能钻过山洞吗?你能跳过每个树桩吗?……同时要留心孩子计算错误的缘故,是粗心还是计算方式存在难题。但要防止枯燥的题海练习,每天几十道,错了还要罚的行为会扼杀了孩子学数学的兴趣的

其中几加几得十几和相应的减法,要多让孩子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思路。

3、依据生活领会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有些数学姿势较抽象,容易混淆,大家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新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尝试中领会姿势。如“左右”的认识,分辨左右是孩子本学期进修的壹个难点,有些孩子正确掌握左右需要较长时刻和经过,家长要有耐心,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壹个参照物的难题,如两人面对面时,怎样判别对面之人的左右边。

在时刻许可时,大家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数学游戏,通过那些具有训练目的的游戏促进孩子在数学、认知、空间领会、想象力等方面的进步,由于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自在的、毫无压力的宣泄内在的情感,寻找难题的答案而且当孩子把“成功”的希望渗透到游戏中时,他们不愿输的努力就会从游戏本身扩展到进修中去。如书中的“猜数游戏”一人心里想好一数,另一人猜并根据提示不断调整答案,直到猜对为止。这个游戏可以进步孩子的推理能力,家长可分阶段和孩子玩,目前可猜20以内的数。下学期可进步猜到100以内数。

又如用小正方体拼拼搭搭,观察小正方体的分布,数数一共几许块,对培养孩子的空间意识大有益处。

再如用一布口袋,内放各种形体,让孩子蒙上眼睛摸一摸,说说摸出来的是啥子,可以不断加深孩子对形体特征的认识。虽然这游戏具有挑战性,但孩子往往乐此不疲。

4、重视数学语言进步,为伶俐插上翅膀

语言是思考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的改善孩子的进修能

力,促进思考的进步,因此大家应充分认识孩子语言进步的重要性。防给孩子的智力进步插上“语言的翅膀”,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见解、看法和思路。和孩子交谈的形式不于正式,比如和孩子散步时,和孩子去公园时等等,这样探讨的气氛要天然亲切得多。

对话时要有觉悟的激发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性。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由于……因此……”。标准孩子说完整的话。

在这一经过中,大家的家长要能耐住性子,多听少说,只要大家的话术能引发交谈话题,进行适当的点评反馈就够了。

5、把孩子推上讲台,和孩子同享功课

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经常给孩子“请教”,把孩子推上讲台,

做孩子的“学生”。这虽有明知故问的嫌疑,但并不妨碍孩子的为师热诚。他们会很兴奋,很热诚的扮演老师的人物。说明自己今天的进修收获。对一年级小兄弟而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

6、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家长肯定和赞赏。预其说“你不要这样做”还不如“你那样能够做更好”;和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和做过的错事,还不如让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提高都鼓掌喝彩!

自负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别害怕出错,家长更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有提高!继续努力!没关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啬真心的表扬。

7、注重孩子进修经过,正视孩子考试成绩

有些孩子入学前就已能认一些字,做一些简单的运算,这样在上学后老师讲这部分内容时,孩子看上去豪不费力就懂了,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有些孩子也许并非建立起有效的进修方式,并非真正适应小学的进修生活,当他们面对新内容,特别是思考含量较高的难题时,孩子就会感到困难,因此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在家看孩子的计算很熟练,就以为孩子的数学学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化解实际难题时,孩子往往有些不适应。或者说不尽如家长之意。这就需要大家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进修经过,关注孩子的进修内容,数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

作为家长,大家要能将孩子的成绩进行纵给相对和横给相对。所谓的纵给相对,就是将孩子现在同过去不同进期所取得的成绩相相对,是提高,还是退步,抑或是原地踏步着。提高是由于他在哪里些方面有所改进,有所完善,解析得出后要加以鼓励,让其发扬光大,开始表扬的频率要高,渐弱之,至形成了习性。踏步着,退步了是由于他不认真,还是方式不妥,解析得出后对症下药,拉起来后再扶上走一程,稍有提高,作为家长可以借助于老师的口吻,夸大一点表扬,树立起自负,让他自强不息。所谓横给相对,就是能将自己的小孩和同年级、同班级的其他孩子相对一下,找差距和不足,具有良好习性的孩子,成绩一般都很杰出,而这一切,一方面归功于学校教学,另一主面也不可忽视,家庭气氛的熏陶,对于这些孩子的家长,大家不妨去讨教一番,我想再结合自己孩子的特征进行操作,定有收获。

另一方面,大家要能“不唯分数是问”。分数只能作为评介孩子的壹个参照,90分和100分的孩子的数学能力到底相差几许,不是仅分数就能说明的,大家得具体解析才是。孩子有失误,是纯粹的粗心,还是思索难题的方法有难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资料

教学经过:

一、创设难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经过。何故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兄弟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啥子。(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啥子数学难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几许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式)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如何能够更快地了解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式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何故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式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给大家点头,鸟儿在给大家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啥子数学难题呢?如何化解?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几许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几许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更快的方式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说明口算方式。

7+5=12何故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何故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标准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式),

(3)说说用啥子方式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式吗?由学生们自在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说明计算方式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更快的方式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接着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如何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聪明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资料

大家进修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啥子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姿势点归纳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姿势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姿势点

★一年级数学必考姿势点拓展资料

★小学一年级数学姿势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姿势点整理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姿势拓展资料

★一年级数学上册姿势点进修

★小学一年级数学进修方式指导

★小学生的数学姿势点重点拓展资料

var _hmt= _hmt|| [];(function(){ var hm=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var s=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三、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猜一猜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已有条件进行正确的推理、判断,感受简单的推理经过,初步获取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使学生养成有序有据的思索习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解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难题觉悟和创造觉悟,养成合作探讨的进修习性,训练学生的数学操作能力。

教学经过:

课前活动主题:两人为一组,玩一人抛硬币,一人猜硬币正反面的活动主题。

[评析: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猜硬币的课前活动主题,既融洽了进修气氛,激发了进修兴趣,又为新课的寻觅积累了感性经验。]

一、创境导入师:刚才课前大家玩了猜硬币的猜测活动主题,有趣吗?下面大家和聪聪、樱桃小纨子、蜡笔小新一起去参观动物园,玩玩猜一猜的数学活动主题。

揭示课题《猜一猜》

二、教学例2

1、该从哪条路走?(课件呈示:聪聪、樱桃小纨子、蜡笔小新去参观动物园,他们走到叉路口。)

师:他们遇到了壹个难题,前面有两条路,其中有一条是通往动物园的,他们该往哪条路走呢?学生猜测、探讨、评价,认识到无法确定往哪条路走。

师:正当他们为难的时候,小精灵来帮他们了。它给了这样的提示。

(课件出示:这条路(2号路)不是去动物园)

师:现在你能告知它们该往哪条路走吗?何故?

生:它们应往1号路走,由于去动物园只有两条路,不是往2号路走,就是往1号路走。在学生畅说的基础上,课件验证判断的推理经过式,示范三人从1号路前往动物园。

[评析:先让学生盲目瞎猜,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再呈示有关信息,尝试根据信息有根有据合理推理的经过。]

2、手里分别藏着啥子颜色的门票?

师:他们三人来到动物园门口,到售票口买票进园。瞧,这里有两种门票:

红色票蓝色票一种是大人用的红色票,另一种是小孩用的蓝色票。下面大家就用这两种票玩一玩猜一猜的游戏。老师把红、蓝颜色门票藏中手中,给前举起一只手说:“我的左手藏的不是红色的,大家能猜出我两只手里分别藏着啥子颜色的门票吗?你是如何想的?”

生:由于只有两种颜色的门票,既然左手藏的不是红色的,那么应是蓝色的,因此右手是红色的。也可以这么想,左手不是红色的,那右手应是红色的,左手应是蓝色的。教师展示手中的门票,验证。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它不但猜得准确,而且说得清楚,真不错!大家把掌手送给了你,老师也想送你壹个礼物,是啥子呢,在黑板上有红、黄色两面旗,老师要奖给你不是红色的,那是啥子颜色的呢?”学生上黑板取黄旗,老师追问反馈思考经过。让学生同桌合作,拿出课前教师提供的两种颜色门票,一人问,一人猜,进行猜测活动主题。

3、陈老师的生活轶事是啥子?

师:其实根据“不是”来判断区分两种情形,在大家的生活中经常遇见,下面大家来猜一猜陈老师的一些事件:陈老师有了壹个小孩,不是男的,那是……

(生:女的)陈老师很喜爱跳绳,不是用左脚跳,那是……

(生:用右脚跳)陈老师的自行车车胎坏了,不是前轮,那是……

(生:后轮)接着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一人举例提问,另一人猜测。

4、小结师指出,如果事务有两种也许,大家就能根据“……不是……”来进行猜测,不是这种情形,就是那种情形。

[评析:有机地设计教学活动主题,让学生故事“察中猜测——活动主题中猜测——生活中猜测”多层次的数学活动主题,同时很注重师生的互动,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激发学生之间开展相互猜测探讨的活动主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对数学现象的感悟和数学规律的尝试。]

三、教学例3

师:聪聪三人进了动物园,先来到兽园,大家想不想了解老虎、黑熊、猴子分别住在哪里里?

1、它们分别住在哪里个房子里呢?课件出示:分别住着老虎、黑熊、猴子的3座房子。其中有两只动物各说了一句话。猴子黑熊老虎“我住的是1号房”/“我不是住在3号房”?

师:根据其中两只动物给大家提供的信息,大家能猜出三只动物分别住在几号房里吗?小组商量,接着反馈。

生:根据猴子说的话,可以了解它住在1号房,现在剩下2号、3号房,再根据老虎说的“我不是住在3号房”,可知,它住在2号房,那么黑熊应住在3号房。

生:猴子住在1号房,而3号房住的不是老虎,那么就是黑熊,那么剩下的2号房住的应是老虎。教师让学生评价,共享思考成果。

2、它们分别住在哪里个鸟笼里?

课件出示;三个鸟笼里分别住着孔雀、鹦鹉、鸵鸟等三种鸟。其中孔雀说明了它住的鸟笼: 1号鸟笼 2号鸟笼 3号鸟笼?孔雀说:“我住在2号鸟笼”?

师:你能猜出1、2、3号鸟笼各住着啥子鸟吗?何故?

生:不能,由于根据孔雀的提示,可以确定孔雀住在2号鸟笼。然而无法确定鹦鹉、鸵鸟哪号房?

师:谁能来当小精灵,用“不是”来补充壹个条件,让大家来猜一猜它们分别住在几号鸟笼?

生:鹦鹉不是住在1号鸟笼。

生:大家了解,孔雀住在2号鸟笼。又由于鹦鹉不是住在1号鸟笼,因此它应住在3号鸟笼,那么鸵鸟就是在1号鸟笼。

师:谁还有不同的提示?

生:鸵鸟不是住在1号鸟笼。

生:大家了解2号鸟笼住的是孔雀,他说1号鸟笼住的不是鸵鸟,那就是鹦鹉,因此3号鸟笼住的应该是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