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姿势和能力游戏课程 保教要点
保教姿势和能力包括的内容有学前教学原理、学前儿童进步、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主题的指导、教学活动主题的组织和实施。
一、学前儿童进步:
1、领会婴幼儿进步的涵义、经过及影响影响等。
2、了解儿童进步学说主要流派的基本见解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姿势解析论述儿童进步的实际难题。
3、了解婴幼儿身心进步的年龄阶段特征、进步动向,能运用相关姿势解析教学的适宜性。
4、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进步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并能够在教学活动主题中应用。
二、学前教学原理:
1、领会教学的本质、目的和影响,领会教学和政治、经济和人的进步的关系,能够运用教学原理解析教学中的现实难题。
2、领会幼儿教学的性质和意义,领会我国幼儿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3、了解中外幼儿教学进步简史和著名教学家的儿童教学想法,并能结合幼儿教学的现实难题进行解析。
三、生活指导:
1、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领会一日生活的教学意义。
2、了解幼儿生活常规教学的标准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性的方式。
3、了解幼儿卫生保健常规、疾病预防、营养等方面的基本姿势。
四、环境创设:
1、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守则和基本方式。
2、了解常见活动主题区的功能,能运用有关姿势对活动主题区配置进行解析,并提出改进提议。
五、游戏活动主题的指导:
1、熟悉幼儿游戏的类型以及各类游戏的特征和主要功能。
2、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征,并能提供相应材料支持幼儿的游戏,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六、教学活动主题的组织和实施:
1、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征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活动主题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主题方法。
2、掌握幼儿健壮、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教学的基本姿势和相应教学方式。
七、教学评价:
1、了解幼儿园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式,能对保育教学职业进行评价和反思。
2、能够利用评价手段发现教学活动主题中出现的难题,提出改进提议。
二、幼儿保教姿势和能力主要包括啥子内容
《保教姿势和能力》科目的考查有统一的考试标准,考试时刻为120分钟,卷面分值为150分。
考察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的进步,学前教学原理,生活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游戏活动主题指导,教学活动主题的组织和实施,教学评价几部分。
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30分),简答题(30分),论述题(20分),案例解析题(40分)和活动主题设计(30分)。
三、幼儿保教姿势和能力重点姿势有哪些
一、婴幼儿进步的影响影响
(一)生物影响
1、遗传素质为婴幼儿进步提供了物质前提;
2、胎内环境等先天影响对儿童进步有重大影响;
3、成熟机制在儿童进步中具有制约影响。
(二)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包括儿童所处的社会、家庭、教学等各种环境影响,环境和教学是儿童心理进步的决定性影响。
1、环境引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进步;
2、家庭环境对儿童进步奠定基础;
3、教学在儿童进步中起主导影响,它决定儿童的进步路线,为儿童的进步提出明确的路线和目标。
(三)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1、儿童在进步经过中,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2、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
3、从儿童的心理进步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主题的经过;
4、没有儿童自身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影响的影响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
二、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
1、幼儿初期(3~4岁)的心理特征
(1)行为受心情支配,3岁幼儿的心情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爱模仿;
(3)思考带有直觉行动性。
2、幼儿中期(4~5岁)的心理特征
(1)爱玩、会玩,活泼好动;
(2)思考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3、幼儿晚期(5~6岁)的心理特征
(1)好学、好问、好探究;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进步;
(3)开始掌握认知方式;
(4)特点初具雏形。
三、婴幼儿心理进步动向
(一)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二)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主题开始是特别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考的进步经过就典型的反映了这一动向,幼小儿童对事物的领会是特别具体形象的。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领会“长了胡子的叔叔”如何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考方法——抽象逻辑思考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进步。
(三)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主题开始是被动的心理活动主题的主动性后来才进步起来,并逐渐进步,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心理进步的这种动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给有意进步;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进步到自己主动调节。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主题,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限,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主题的主动性也逐渐增长。
(四)从凌乱到体系化
儿童的心理活动主题开始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主题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主题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
正由于不成体系,心理活动主题特别容易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主题逐渐组织起来,有了体系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给,出现每个人特有的特点。
四、幼儿动作进步的特征
1、整体到局部规律
即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的规律。儿童开始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首尾规律即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的规律
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躯干,下肢。记忆小口诀: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3、近远规律即从中央部位动作到边缘部位动作的规律
儿童这一动作的进步规律表现为动作先从头部和躯干开始,接着进步双臂和腿的动作,最后才进步手的动作。
4、大致规律
即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规律。婴儿首先出现的是身体肌肉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小肌肉动作,以及精准的视觉动作。如描圆圈、系鞋带、扣纽扣等。
5、无有规律
即从无觉悟动作到有觉悟动作。婴儿开始的动作是无意的,以后越来越多的受到心理有觉悟的支配。
五、幼儿知觉进步的规律
选择性、领会性、整体性、恒常性。
六、幼儿注意进步的特征
(1)无意注意占优有势,有意注意初步进步;
(2)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断进步;
(3)幼儿注意的广度不断扩大;
(4)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不断增强;
(5)幼儿注意的转移能力不断进步。
七、幼儿注意进步的保教提议
(1)设立良好的环境,防止幼儿分散注意;
(2)选用创新的教具,吸引幼儿注意;
(3)明确活动主题目的,帮助幼儿进步有意注意;
(4)注意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所进步。